English

知识经济的脚步声

1998-03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包霄林 我有话说

本届两会,代表委员们对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提出了许多深入的见解。在他们各种讨论发言中,有一个名词出现得很频繁,它就是“知识经济”。

去年,世界科技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,其中两件最重大的事件,突出地反映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:克隆技术受瞩目,电脑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的人脑。它们代表了新时代的最前沿领域:生物工程行业和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。尤其是后者,如今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。以美国的微软公司为例,近一年来,它平均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,美国1996年全年的新增产值三分之二是通过像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创造的。有人形容微软总裁比尔·盖茨,经常被“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得死去活来”,这不正是一种知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型写照吗?

知识的威力与价值同样在我国日益显现。曾记否,当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时,面对社会脑体劳动分配不公的状况,有人发出“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,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”的感叹。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。不是说我们在所有方面都做得很好,而是说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随着市场机制在社会中越来越起作用,真正有知识、有创造力的人,受到了社会应有的尊敬和重用。据社会调查显示,社会上高收入阶层,其文化程度普遍较高,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。这是知识的幸事,也是我们国家、我们民族的幸事。

在全国人大举行开幕式的那天,我碰到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代表,我问他:联想将来的目标是什么,有没有成为中国IBM的想法?柳传志回答说,我们不敢称中国的IBM,但联想在1997年的销售额达到125亿多元人民币,准备在2000年达到30亿美元,到2005年达到100亿美元,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前50名。对此,联想是充满信心的。

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,我们不仅要有紧迫感,也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,许多代表委员的发言也表明了这一点。知识经济要以工业经济为基础,就像当年工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一样。不能所有的地方和所有部门都要在近期内一哄而上,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。高新技术必然伴随着高风险,这一点,我们也应当牢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